查看原文
其他

他们用画笔还原了老毕节人的记忆,看完泪奔!

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2-03-30
最近,定居贵阳的“毕节籍美术家”吴长敏、孙智军,带着他们凝聚三年心血,精心创作复原的毕节乡愁记忆绘画作品50余幅,返回故乡毕节。


70年代初,为了生计,吴长敏、孙智军两位画家背起简单的行囊,懵懵懂懂地离开了可爱的家乡——毕节。


▲毕节人民医院(文庙残存)

▲老公园桥

▲昔日五龙桥

▲昔日流仓桥

▲四小狮子口

▲陕西会馆(大横街)

▲铁匠街(城墙脚下)


几十年过去了,如今,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!募然回首,两人都早已过了耳顺之年!每次重回家乡,那山,那河,那桥,那街,都曾经一次次地激起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


留住乡愁,守望乡愁,便成了他们和同龄人心底的夙愿。


▲新街滑石板路

▲炒米糖开水(毕节老巷深处的商贩)

▲七星关城区砂锅街(现毕节老城新街)

▲老街上(毕节老巷深处的手艺人)

▲老街上(毕节老巷深处的手艺人)

▲老巷中的爆米花


偶尔,和家乡朋友在一起品茶聊天时,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摆起童年的龙门阵,那种享受,那种回味,真的好像喝一碗家乡浓浓的苦丁茶,微微苦涩,却回味着甜!


吴长敏、孙智军萌发了用画笔表现家乡童年印象的想法,经过近三年的努力,在众多朋友的热心关注和支持下,吴长敏、孙智军终于完成了以家乡为主题的部份绘画作品。


▲双井寺

▲毕节 龙门宅院

▲拱背桥

旧时南关桥

▲旧时南关桥

▲旧时太平桥

▲倒天河昔日河滩


借绘画这种特殊表现样式,他们把乡愁记忆进行了提质与升华,初步创作出了50余幅绘画作品,集中展现了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,毕节一二代人共同的年代留痕和岁月记忆,有毕节倒天河,老街老巷,老桥老屋,以及建筑、寺庙、文化等场所,还有那挥之不去的童年遗趣和定格心底的老毕节印象。


▲老毕节汽车站

▲百货大楼(现砂石路)

▲广惠路(老法院)

▲灵峰寺


吴长敏,贵州毕节人。1966年毕节一中初中毕业,1968年上山下乡当知青。1971年参加工作到水钢观音山铁矿当工人。1976年调水钢党委宣传部,直至退休。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曾参加过贵州省、六盘水市及全国行业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。擅长中国画、水彩画、剪纸、版画等绘画创作技法,退休后定居贵阳市花溪区。



孙智军,贵州毕节人。1970年毕节一中初中毕业,1971年到中煤六十九处工作,并随单位转战河北唐山、邯郸等地,于2000年离开邯郸定居贵阳,从事建筑景观设计工作。河北邯郸市美术家协会会员,曾多次参加河北省、邯郸市美术作品展览,并多次获奖。擅长水粉画、钢笔画等绘画创作技法。



文:李新春
图:吴长敏 孙智军
本文图片已经原作者授权,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!
编   辑:吴  芳
编   审:秦  恒监   制:叶光良   总监制:朱光伦

更多新闻


看完点“在看”,邀更多人一起回忆老毕节故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